文保专家:广州地铁曾致中山堂配楼墙体开裂

2014年10月27日17:1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收藏本文

  广州:漩涡中的“短命建筑”

  耗资八亿元、建成使用仅四年就要拆除,为什么

  文/蒋阿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一句“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引发了公众对国内各种短命、奇怪建筑的再次关注。而耗资八亿元、建成仅四年就面临拆除的广州市陈家祠广场,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

  尽管广州有关部门给出了“修建广场时还没有地铁规划”、“八亿包括拆迁等必要费用”、“先建地铁再修广场花费更高”等回应,但仍然不能平息质疑与批评。

  不少报道指出,该广场修建时正值广州亚运会召开,实质上是为完成亚运会绿化任务而仓促完成的,建而复拆造成的浪费令人愤怒。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权势地标”、整体城市规划混乱、短视、矛盾等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长期问题,更值得思考。

  在广州陈家祠广场被拆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部分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以新华网为首的官方媒体通过报道与点评结合、图文丰富的形式,对陈家祠广场及其他类似的短命建筑、项目进行盘点,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大量转载。

  在舆情传播后期,中国网、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通过与新华网类似的盘点形式,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奇怪建筑”的发言,掀起了第二轮传播高峰。整个舆论传播期间,传统媒体对陈家祠广场被拆事件发表了大量评论,态度呈现出一边倒的质疑之声。

  而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腾讯、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该事件反应平淡,在仅有的数条得到网民集中转载评论的微博文章下,以广州本地市民为主的网民表现出远较传统媒体平和的态度,对政府回应信任度较高。不少当地网民指出,广场拆除和修建地铁实际上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劳民伤财。

  但尽管如此,在新华网等官方媒体态度的引导下,广州相关部门和当地网民的解释和回应显然难以扭转舆论态势。而各种针对多个城市“短命工程”的图文盘点文章,也冲淡了广州一地回应的传播力度。绝大部分舆论仍然认为该事件属政绩工程,政府应为浪费担责。

  有评论直指,广州市检察机关应当尽快介入此事的调查。另一部分评论对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规划中不顾资源、民意、专业意见,一味按照个人喜好“指手画脚”的行为非常不满,也有小部分评论更关注广场附近文物陈家祠在修建地铁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伤害的问题。

  一位广州当地的文保专家表示,本地地质水分多,开挖地铁容易引起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类似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例如二号线纪念堂站施工时,就因为水土流失,导致国家级文物中山纪念堂西面副楼墙体出现开裂。”广州地铁施工方在损伤文物方面的“不良记录”,显然令不少人忧心。

文章关键词: 政绩工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3名台湾间谍策反大陆学生手段曝光(图)
  • 体育中超邵佳一任意球绝杀 国安胜恒大救赛点
  • 娱乐曝春晚已秘密筹备 哈文参加春晚座谈
  • 财经党报评高速收费:不要盯着政府使劲薅
  • 科技乐视危局中的贾跃亭:有苦不能说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中生情侣公交车上拥吻(图) 国考热职